公司要闻

高空“交汇”!华东公司临港西岛金融中心项目钢结构锥体末次提升完成
发布日期:2023-11-28

       11月20日,西岛金融中心项目举行钢结构锥体末次提升启动仪式,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吴杰,华东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越南公司董事长马骁赟出席仪式。




       仪式现场,马骁赟致欢迎词。他表示,本次锥体提升工作是近年来国内少有的异形钢结构分级提升、分段卸载的典型案例,对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公司将秉承“攻坚克难、敢打必胜”的精神,将项目打造成为精品示范工程,为临港新片区建设“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以及上海市城乡建设贡献更大力量、展现更大作为。

       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宝,总工程师王永生,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各参建单位代表及总部相关部门成员参加启动仪式。

       临港西岛金融中心项目由两栋高195米的双子塔楼组成,双子塔楼上部锥形形体彼此相连,呈“1”的造型相向而立,寓意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重要时刻,不忘初心铸就“时代之门,璀璨之珠”。项目塔楼之间相对设置了两个总重达2200吨的钢结构锥体,两个锥体之间的最大安装高度189.4米、最大提升高度155米、最大悬挑长度27米,包含了1500余个构件。





       为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施工效率,项目根据国内外类似工程建造经验,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专业资料,最终采用钢结构液压整体提升技术这一解决方案,并多次邀请专家、设计院开展技术论证,最终确定了方案的可行性。

       该技术集机械、液压、计算机控制、传感器监测等技术于一体,解决了传统吊装工艺和大型起重机械在起重高度、起重重量、结构面积、作业场地等方面无法克服的难题。而液压同步提升器在设计中还具有独特的机械和液压自锁装置,提升器锚具具有逆向运动自锁性,内设三道锚具锁紧装置,在构件空中停留过程中,各锚具均由液压锁紧状态转换为机械自锁状态,保证了钢结构在吊装过程中能够长时间的在空中停留。




       有了可靠的实施方案只是“第一步”,材料、设备、人员、场地等各方因素也决定着吊装能否顺利推进。因此,项目对于材料关的把控非常严格,同时,要求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项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在机械设备选定上,也经过场地空间、荷载力、作业方式等多方面反复验算,确保万无一失。




       为保障整体提升和构件稳定,项目技术团队通过计算分析加固的可行性,确定加固杆件的截面信息,采用临时桁架连接两侧锥体形成整体加固。提升完成后,通过结构的受力模型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拆除顺序,确保拆除工作按照方案实施。

       1个月时间,2200吨的钢结构完成155米高度“攀登”,在高效、精益建造的背后,离不开诸多“黑科技”的保驾护航。




       “这里是临港第一高,我们也希望它能成为科技创新方面的‘佼佼者’”,项目负责人吴逸说。从项目建设之初到钢结构锥体提升完成,诸多闪耀着建设者智慧光芒的“黑科技”轮番登场。





       在提升阶段,行程及位移传感监测和计算机控制技术通过数据反馈和控制指令传递,可全自动实现一定的同步动作、负载均衡、姿态矫正、应力控制、操作闭锁、过程显示和故障报警等多种功能。操作人员可在中央控制室通过液压同步计算机控制系统人机界面进行液压提升过程及相关数据的观察、控制指令的发布。

       为了保证提升全过程安全可控,项目又采用基于数值模拟的一体化仿真分析方法,明确钢结构锥体拼装及提升过程中的各种状态,选取关键施工阶段进行安全状态验算及受力分析。既考虑施工中结构本身的变化,又将结构与临时支撑、拉索等辅助设施的相互作用纳入分析范畴,精确指导实际工程施工。




       如何对钢结构锥体这一“庞然大物”在提升中的结构变形情况“了如指掌”?建设者又创新采用布里渊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该技术打破传统技术的局限,利用光纤作为传感器,通过分别在两个相对的锥形钢结构的三角形中心位置和两条边长的路径上布设光纤传感器,可以成功监测两锥形钢结构吊装时整体框架外围的应变变化情况。